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具身交互设计研究

2024-11-28 14:49:10

1 具身理论和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概述

 

1.1 具身理论概述

 

“具身”观点来源于哲学和心理学长期以来对于身体的研究。从哲学领域来解读“具身”认为,人通过身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来形成对环境的认知,以身体与世界交互产生关联。在认知心理学中,引申出“具身认知理论”。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不仅仅是接收和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是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脑并非孤立地执行认知任务,而是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中,影响着大脑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因此,理解身体对认知的影响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情境之中。综上所述,具身理论包含两个核心观点:第一,它强调身体在环境中的参与对认知过程的影响,即个体通过身体的感知能力来体验外部世界,个体的认知是在身体与环境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互动的深度决定了个体认知的深度。第二,具身理论认为,认知活动是行动导向的,身体、认知和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身体参与认知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而行动本身又进一步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1.2 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概述

 

当前博物馆导览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人为主导的传统讲解;另一种则涵盖了手册、音频导览和多媒体导览等形式的自助导览方式。导览形态经历从传统的纸质媒介导览、人工媒介导览、电子语音媒介导览到互联网媒介导览、移动互联网媒介导览、数字智能媒介导览六个阶段的演变。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博物馆进入智能化导览阶段。通过运用智能导览 App、智能导览机器人、互动触摸屏导览等现代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参观体验。同时,博物馆根据大数据算法、通信技术、传感器等获取和分析游客的数据,规划个性化导览路线,整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互动方式。例如,故宫的数字化展览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宫廷生活,通过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推荐路线。

 

2 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交互设计具身性分析

 

在具身理论中,强调身体、认知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用户在使用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过程中,利用身体维度体验博物馆的各种环境。因此,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交互设计具身性总结为三种要素(见图 1):一是身体体验的具身性,二是具身行为产生认知加工的具身性,三是博物馆环境构造了环境融合的具身性。这三要素之间相互联结,构建了用户的具身体验。

 

智能导览系统

 

2.1 身体体验的具身性

 

身体是具身的基础要素,人类在世界中的存在是通过体验来定义的,这种体验是人的本质属性所独有的。身体与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之间的联系首先体现在感知运动系统上,即感知与行为的结合,这代表了最基本的身体体验。人的知觉系统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方位系统、听觉系统、触觉系统、味觉—嗅觉系统和视觉系统,这五种系统构成了身体的感知。在浏览博物馆的过程中,用户利用导览系统的视觉反馈进行环境感知。例如,通过场馆地图来识别位置信息和展品信息。行为活动是人体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它从接收外部信息开始,通过执行系统转化为具体动作,从而完成信息的输出。只有当用户与导览系统进行操作交互时,这些交互系统才具有实际意义。在当前的博物馆导览系统中,主要的交互方式包括触控操作和虚拟现实互动等。这些都是构建用户体验的关键方式。

 

2.2 认知加工的具身性

 

具身认知认为,认知实际上是根植于身体的,人类的认知方式通过处理图示符号来进行,但复杂的思维并不是通过抽象符号的处理来认知,而是通过隐喻性的语言来实现表达和理解。对导览系统的认知过程涉及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应用。用户与导览系统接触时,首先通过视觉捕捉界面展示的信息,然后通过其他感官协同工作,帮助用户全面感知导览内容,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后,指导用户执行相应的交互动作,从而完成对导览信息的认知。此外,认知加工的过程也是大脑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用户与智能导览系统的交互会被大脑储存,用户重新进行系统操作时,大脑会检索并利用这些记忆,使得用户能依据既往经验,更快捷地完成交互任务。

 

2.3 环境融合的具身性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用户的具身行为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环境中存在着影响认知加工的信息,身体接受信息产生认知进而影响行为的产生,这构成了认知发展的基本条件。换言之,用户在博物馆环境中通过身体感知导览的场景,同时,环境中所蕴含的客观信息为人们提供了与环境互动的可能性。用户通过筛选和吸收这些感知到的信息,进而触发相应的行为反应。相较于博物馆真实的物理环境,智能导览系统重新构建了博物馆的虚拟环境,因此在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语境下,用户感知到的环境是融合的,即同时感知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

 

导览系统的环境融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参观者的身体存在于现实世界中,能直接感知并与周遭环境互动;第二,导览系统创建了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作为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和反映;第三,用户与导览系统的互动是跨越了线上的虚拟空间和线下的实际空间,形成一种融合的交互体验。

 

3 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具身交互设计策略

 

根据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具身性的分析,总结出其具身交互设计策略,以对具体的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设计提供指导。

 

3.1 基于具身行为进行设计

 

用户与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交互主要是通过具身行为。用户输入行为后,导览系统输出反馈信息。由于身体体验是利用多感官的形式参与其中,使用户形成对博物馆环境的整体认识,所以在导览交互设计中,基于具身行为的设计要关注多感官体验。当前,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具身交互方式主要有触屏交互和虚拟交互两种。随着博物馆智能化和场景化的发展,这两种交互方式在具身行为上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流畅体验。例如,用户在使用移动应用进行导览过程中,通常采用语音导览模式,当用户在观看展品并想要关闭语音导览时,只能打开应用并触摸屏幕来实现,这中断了用户的浏览体验,影响了浏览的连贯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入语音控制功能,允许用户通过语音指令来控制讲解的开关、速度调整等,从而在专注于浏览的同时,利用其他感官进行操作。总之,在基于具身行为进行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设计时,可以进行多感官交互的创新、融合语音交互、自然交互等,提升用户的浏览体验。

 

3.2 基于技术具身化进行设计

 

用户在与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交互过程中,借助技术进行实际操作,感受着智能化的技术反馈。技术的具身化实质上是一种“透明化”,它揭示了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关系。尽管技术本身是实际存在的,但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技术的存在感却变得模糊,仿佛与使用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有效推动了技术具身化,它通过扩展用户的感知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运动觉等,使用户能超越传统感官限制,感知外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身体感知得到了增强和扩展。基于技术具身化进行设计,要求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交互设计探索用户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模式,使技术更好地辅助用户的感知和行为,如交互方式保持一致、交互反馈随时可见等。从而使用户跨越导览系统技术的限制,实现人与技术和环境更加流畅的互动。

 

3.3 基于虚实场景共在进行设计

 

在博物馆环境中,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的界限可能导致用户在两个场景中的交互体验出现分离。这种“分离”表现为,用户既在博物馆的“现场”存在感和在导览系统中的“远程”存在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打破用户真实的身体存在感和线上虚拟存在感的界限。在理想的情况下,用户在博物馆导览真实环境中的身体体验与虚拟环境中的体验能无缝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身体”。在这种融合中,用户的感官体验和认知过程将超越单一维度,实现现实与虚拟的无缝对接。要实现虚实环境的共在感,首先需要确保导览应用界面与真实环境的一致性和协同作用,只有当线上界面与线下物理环境的信息相匹配时,用户才能在虚拟与现实之间进行更自然、更流畅的交互。此外,情感化设计对于提升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它使用户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在设计虚拟场景时,需要关注情感化信息的融入,以唤起用户的共鸣,并在用户穿梭于虚实场景之间时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浏览体验。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博物馆智能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基于智能化和移动端的导览方式正逐步成为馆内导览的主流趋势。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博物馆对于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长,也对导览系统的交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作为连接用户与博物馆环境的桥梁,承载着复杂的交互任务,而具身理论的引入则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导览和展签导览模式,手机应用导览、交互式导览等智能化导览模式的涌现,为游客探索博物馆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元的方式。用户通过身体与博物馆环境及智能导览系统进行实时交互,深刻影响着其整体参观体验。文章深入洞悉了游客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的身体要素,这对于指导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的交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指明了方向。(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