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内非馆方讲解乱象分析

2023-06-12 15:37:37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直接体现,它在公众与展览之间搭建起了一座传承文明的桥梁,帮助观众探寻文化之源、展现文化之美、彰显文化之魂。然而,近年来一些旅行社或教育机构瞄准了博物馆这个市场,它们以营利为目的,在博物馆内开展非官方认证的讲解和教育活动(以下称非馆方讲解),且已显现出规模化发展势头,这严重影响到了博物馆正常工作的有序运行,甚至其中还存在传播错误文化知识和意识形态的风险,对全社会的危害更大,必须引起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一、社会非馆方讲解的现状

 

(一)非馆方讲解的预约途径、宣传及付费方式

 

其一,展厅询问。非馆方讲解者在展厅直接询问并拉拢观众。他们多以免费试讲 5 10 分钟的形式招揽观众,并用现场转账的方式收取费用。

 

其二,依托平台。旅行社和研学机构依托互联网的旅行或服务类平台,如携程、飞猪等,发布以往展厅讲解的照片、视频和观众反馈,从而招揽观众,并通过网络服务平台收取费用。

 

其三,建立微信公众号或微信群。研学机构通过在其公众号或微信群里发布研学课程,多以名师讲团、精品课程等方式吸引家长群体,并以拼团等形式进行线上收款。

 

(二)非馆方讲解乱象存在的原因

 

其一,展览知名度高,观众需求量大。非馆方讲解服务多集中在各类大型博物馆或遗址类博物馆的常设或知名度高的展厅。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为例,虽然该馆的社教部每天在不同时段开展公益和收费讲解服务,但长假期间,日均 2.3 万人次的参观量很难满足观众对讲解服务的需求量。经了解,许多外地游客表示非常希望听到国博官方的讲解,但因某些因素会错过讲解时间,所以会退而求其次选择违规的讲解服务。

 

其二,人工讲解服务的特殊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时代的博物馆不断优化语音导览服务,但人工讲解因其利于接受者理解、互动性强等优势,一直是观众最喜欢的方式。以国博为例,目前馆内的常设和部分临时展览基本完成了重点文物语音导览覆盖,特别是“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按其参观时长、年龄群体划分,在国博 App 上推出了多种版本的语音讲解。有数据表明,选择语音导览方式的观众人数较低,且收听时长短。通过询问展厅观众,了解到语音导览方式收听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点:一是观众不了解语音导览服务;二是观众对语音导览中的一些内容不理解;三是观众认为人工讲解对展览的侧重性强,听起来不枯燥,利于对文物的了解,是现有的语音导览服务无法替代的。

 

其三,非馆方讲解服务时间灵活、预约方便。旅行公司和研学机构将博物馆讲解和研学课程以产品的形式在旅行类和服务类平台上宣传和销售。游客可以根据个人需求,一键式预约不同种类、不同时间段的服务,此种方式方便快捷。

 

其四,非馆方讲解从业者“上岗”容易。博物馆内的讲解员和志愿者上岗服务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以国博社教部为例,馆内的每场展览,从讲词撰写到展厅培训再到考核上岗,都做到了严格把关,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观众的满意度。而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非馆方讲解机构,在讲解内容和人员素质两方面都没有标准,有些从业者更是滥竽充数,研学机构也有类似情况存在。

 

其五,制止力度不足。当前,博物馆安保人员对此类现象多采取主动劝告非馆方讲解者,若对方不予接受,只能漠而视之,十分被动。显然,这种方式尚不足以引起观众对违规讲解服务的重视,甚至有些观众认为馆方的行为影响到他们参观,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非馆方讲解造成的乱象

 

其一,讲解内容不规范,存在意识形态风险。为了吸引游客,许多非馆方讲解从业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将考古与盗墓混为一谈,大量穿插未经考证的“秘闻”“野史”等内容,存在意识形态风险,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舆论导向。研学活动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懂装懂,用价格体现文物的价值等。

 

其二,扰乱正常的参观秩序,影响大部分观众的观展体验。非馆方讲解团体较长时间占用重要展品通道,易导致展厅拥堵。其中,少数社会违规讲解人员不服从管理,态度蛮横,扰乱了正常的参观秩序。

 

其三,虚假宣传,误导观众。为获取商机,一些非馆方讲解或研学机构使用虚假内容为其宣传造势,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如未经授权使用国博官方标志作为宣传物料;以观众身份在其页面的评论区进行不实宣传甚至胡乱吹捧等。许多研学机构在师资和课程方面也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虚假宣传等问题。

 

二、违规讲解的治理

 

一)治理社会违规讲解的基本措施

 

其一,开展常设、临时展览的公益讲解服务。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博物馆条例》,加强博物馆意识形态主阵地建设,维护展厅的正常参观秩序,保障观众的合法权益,国内众多博物馆开展了基本陈列和部分常设展览的公益讲解服务。

 

其二,实施白名单准入制度,合理借助社会机构力量。针对外部社会机构利用展厅私开讲解、私办研学的乱象和既往管理措施无效的情况,一些博物馆转变思路,择优认证社会机构,开展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尝试,通过借助外部力量充实讲解服务,并丰富讲解类型,从而满足观众想听讲解的需求,并实现创收。

 

其三,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讲解。除语音导览外,多家博物馆还开展了线上展览及讲解服务,为不能到现场参观的观众提供了新的参观学习方式。以国博为例,目前已推出 77 个线上展览,观众可在线参观虚拟展厅,收看专家或讲解员的讲解视频,了解展览及展品信息。此外,国博社教部还出版了儿童、中学生科普读物,如《儿童历史百科绘本》《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并将两套读物分别制作成有声音频和动画视频,使课业繁忙的中小学生在家中就可以阅读,丰富了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

 

(二)整治非馆方讲解问题的后续建议

 

其一,清标治本,大力打击违规讲解产品。针对美团、携程等平台为销售非馆方讲解服务大开绿灯的行为,馆方可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其下架未经授权的讲解服务。若平台置之不理,馆方可以收集证据,请相关部门对平台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惩处,同时对违规的旅行社和研学机构起到震慑作用。

 

其二,主动作为,加大官方讲解宣传力度。目前,博物馆内的工作人员多采取劝说的方式,这显然无法制止此类问题。建议制作杜绝展厅非馆方讲解的宣传片,在票务预定页面和展厅门口播放,使观众从主观上意识到其弊端,从而不选择预订此类服务。

 

其三,扩大队伍,构建多元讲解服务团队。提升讲解服务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量是指博物馆要科学合理地安排讲解场次,尤其是在参观高峰期;质是对讲解上岗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为保证服务的量与质,建议进一步扩充志愿者队伍并加强培训,缓解讲解力量不足的现状,通过更多、更优、更专业的讲解服务,实现正本清源。

 

其四,合作共赢,打造一流机构、品牌课程。国博社教部与北京市中小学和优质的研学机构依托国博常设和部分临时展览,共同开发文化、艺术、科技等不同主题的教育项目,如“古代中国 • 通史”“古代中国 • 通识”“复兴之路”等中华文明史系列的品牌课程、主题研学冬夏令营等。

 

其五,部门协作,优化馆内服务。当前,观众只能通过国博官方网页和询问台获取公益讲解信息,而官方小程序和展厅内均无讲解时间公示表,这对于观众,尤其是外地观众了解该类信息非常不便。建议公益讲解场次信息可及时在多渠道公开;同时建议加强对馆内安保人员的培训工作,将讲解场次安排、收费讲解预约等纳入培训内容,使其可以回答观众提出的关于展览讲解服务的相关问题。

 

结语

 

博物馆讲解和教育的从业者是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严格考核的,而不是随便了解一些有关知识的人就可以直接上岗的职业。为应对非馆方讲解和研学机构讲解的乱象,相关部门既要对此问题引起重视,出台相关的整治措施,同时也要观众对此有所认知和重视,才能实现双向治理,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博物馆参观学习环境

 

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