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导览系统在博物馆的应用研究

2022-05-07 16:01:15

1 智慧导览发展背景

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这 里,人们不仅能看到文物,还能欣赏博物馆整体设计的美 观,听到文物故事,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来到博物 馆就能享受到一顿丰盛的文化“盛宴”。 “十三五”期间,我国博物馆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 (图1),增幅23.4%,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860家,免费开 放博物馆5241家,占九成以上。2020年,我国博物馆接待 观众5.4亿人次,其中未成年观众约1.3亿人次。 博物馆作为文物、文化展示宣传的重要阵地,其职责 已从早期单纯的文物展示演变为展示、研究、保管、宣传、 教育等多职能并存的角色担当,其中宣传和教育职能在现代 社会发展中愈发重要。而导览在宣传、教育中又担当了相当 重要的角色,是满足博物馆公众服务的重要方面。 博物馆的导览方式分为文字导览和语音导览,文字导 览包含文物展品图册、平面地图导览等,语音导览分为人 工语音导览和电子语音导览,电子语音导览包含微信导览 等。①语音导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磁带播放机、 CD随身听、MP3、MP4、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语音导览系统以及基于二维码技术 的微信语音导览。 世界上第一代语音导览器实际上是提前录入语音讲解 内容的磁带播放机,是1957年由美国的爱可声公司发明 的。②成明先生曾经这样描述电子语音导览系统:“电子导 览系统是一种采用科技化手段,用随身电子设备模仿人工 讲解和人工导游的新型导览方式。”③ 1987年,故宫博物院选择和美国一家语音导览制作公 司合作,制作语音导览。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电子语音导 览起步晚,但是发展很快。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文 博任我行”正式推出,其中包含500余件文物的线上展 示;广东省博物馆推出“雪域瑰宝”应用程序;故宫博物 院推出“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等应用程序。陕西历 史博物馆也于2013年开始研发电子语音导览系统④,为观 众提供了很好的参观体验。

2 目前博物馆常见导览系统

2.1 人工语音导览 人工语音导览是属于早期语音导览,也是目前博物馆 最为普遍的导览方式,一般通过讲解员用麦“讲”、观众 用蓝牙耳机“听”的方式进行,参观过程中观众可及时与 讲解员沟通,了解更详细的文化内涵。这种方式对讲解员 的语言组织、个人素养及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参观路 线比较固定。对于一些对博物馆有特定爱好、希望更多了 解博物馆或者不会使用电子导览器的特殊人群而言,人工 语音讲解不可或缺。

2.2 基于RFID技术的导览系统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被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基于RFID技术的语音导览系统, 是结合蓝牙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GIS展示技术,结合 智能设备的重力感应器、陀螺仪等多种传感器,制作出的 一种导览系统。 系统采用智能移动终端作为导览载体,让观众通过智 能移动终端自动感知文物展品,随行随导,为观众提供内 容丰富、生动精彩的讲解。 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使用的语音导览设备,由用 户智能移动终端(电子语音导览设备,图2)、展馆或展品 定位信标、导览服务系统、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系统、导览 器租赁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等组成。 用户移动智能终端包括观众智能手机或博物馆配备的 智能导览器;中心服务系统由中心服务器、运维管理客户 端、导览器租赁管理客户端、网络设备等组成;定位信标 按用途分为展品定位信标和观众地图定位信标两种。移动 智能终端感知定位信标,通过无线局域网与中心服务器数 据交互,确定观众在地图中的位置以及附近文物列表,从 而实现智慧导览服务。 总的来说,基于RFID技术的导览系统,在使用过程中 可实现展览导览、文物精准定位、随行导览、展品检索、 导览服务等。

2.3 基于二维码的微信小程序导览 手机与语音相结合的智慧导览系统是以二维码技术为 核心,通过微信中“扫一扫”,观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 观看文物三维展示,听语音讲解,查看游览路线、点赞、 分享、评论等。 微信小程序导览的使用群体以年轻人居多,所以更偏 重年轻人喜好的设计。在设计上可根据参观前、参观中、 参观后进行功能设计。 参观前,观众可为做游览攻略做参考,可了解博物 馆整体结构、布局、基本陈展、热点文物。参观中,观众 可根据系统提示的热点文物、热门参观点、网红打卡地, 选择最优参观路线,听取博物馆及文物的讲解获得最佳的 参观体验。另外,每个热点文物的实物旁边都会贴有相应 二维码,观众如只想单独了解某个文物,扫码即可。参观 后,观众可对自己感兴趣的参观区域或者文物进行图片和视频分享。观众点击某件文物或某个区域会跳出系统推荐 的图片或视频,可直接转载链接,也可自拍或从相册上传 分享。 这种导览形式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导览方 式,开发周期短,功能全,互动性强,能够满足众多观众 同时使用。

3 智慧导览在博物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导览方式多而不精 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博物馆的导览业务不再局 限于某一种,为迎合观众参观服务需求,往往多种导览方 式并存:平面地图指引、多媒体平台(图3)、人工讲解、 自助导览器(手动电子语音导览、自动电子语音导览)、 微信小程序呈现的智慧导览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不同观众群体对于不同导览方式的需求,但是也呈现出 “多而不精”的现象。 每一种导览系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弊端,基于RFID技 术的语音电子导览蓝牙信标距离过近会导致文物难以识别 正确;基于二维码的微信小程序导览对网络信号要求高, 老年人或者儿童不会使用。另外,由于资金投入与制作手 段的局限,使电子导览的功能并不完全,如在制作中仅对 博物馆的部分展馆做了电子导览,电子导览的语音介绍版 本固定,无法针对不同观众选择合适的讲解内容。 另外,各个导览方式是孤立的,都是基于各自的导览 系统,必然存在信息无法共享、更新难以及时、开发难度 大、资源浪费等问题。

3.2 设计不够美观 博物馆给人的印象很多停留在古老、庄重、严肃的 层面,其实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推动下,博物馆的设计及 展现形式在保留其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也不断呈现出现代元 素,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在语音导览的界面设计 上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让观众一眼爱上博物馆。

3.3 更新不够及时 电子语音导览由于是提前将内容录制到系统里,之后 文物变动、展陈更新会导致语音导览与实际陈展不符合。 导览器的容量有限,很有可能无法将全部文物呈现出来, 此时需根据大数据分析观众偏好、年龄段、性别、地域, 更新重点文物讲解。

3.4 无法满足未到馆观众的参观需求 日常中由于距离或时间安排,很多观众无法到馆参 观,尤其是近两年的疫情,使得观众的出行受到很大阻 碍,馆内导览设备就无法得到有效使用。未到馆观众如何 参观博物馆也是未来智慧导览发展需解决的问题

4 博物馆智慧导览发展方向 文物连接过去,赋能未来,中华大地上的文物资源灿 若星辰。博物馆不仅仅要保管好、研究好文物资源,也要 展示、传播好优秀的文化和文明。博物馆导览系统只有不 断升级,提升博物馆公众服务能力,传播文化正能量,寓 教育于服务中,才能全面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4.1 讲解内容方面 通过观众大数据分析、讲解员实地讲解的经验总结 得到观众偏好数据,更新重点文物讲解。针对不同年龄、 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准备中文版、英文版、成人版、儿 童版等版本。用专业的知识、生动形象的语音把文物讲 “透”、讲“活”。

4.2 导览方式方面 首先,在设计方面,博物馆为满足所有观众的参观 导览需求,要有多种形式导览,但是要注意扬长避短。人 工讲解和电子语音导览相辅相成,电子语音导览适合年轻 人,在设计方面就要偏向年轻人的喜好,目前基于RFID技 术的电子导览以及微信小程序导览已经无法满足年轻人的 需求,将VR、AR、AI技术引入到导览系统已成为趋势。 二里头遗址公园运用5G云XR技术沉浸式再现最早的中 国,佩戴AR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赏二里头遗址全貌及 历史变迁(图5)。也可以通过手机扫二维码,看到宫殿遗 址上方复原夏朝宫殿样貌。 其次,要注重博物馆多种导览方式的整合。调查观 众需求,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博物馆总体规划为平 台,使用“互联网+”实现多种导览方式的统一。

4.3 后期运维方面 数字化相关建设内容与传统设备不同的是,建设只是 项目的开始,运维才是重点。系统更新、内容更新、设计 更新、功能更新等,要时刻保持系统流畅、界面美观、操 作简单、互动性强、内容易懂,时刻抓住观众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