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人工解说为什么会被语音讲解器取代?

2021-11-12 17:26:17

从前我们在景区常常会看到,导游带团进行人工讲解;现在我们在景区可以看到很多的自动讲解设备,这是为什么呢?人工讲解为什么会被语音讲解器所取代呢?

这是因为纯人工讲解,会导致后排游客听不清,导游工作压力大,也有可能解说词内容死板,缺乏生动的文化故事,给游客带来不好的体验。

通过对牌示导览内容、语音导览内容、官网解说内容、手机应用内容中涉及外语的部分进行调研后发现,内容表述大多是描述性话语,以景物基本信息的呈现和景物的专业名词解释为主,其中语音导览器在国外游客中的应用度最高且最便于使用,但是却难以激发国外游客的兴趣与求知欲,比如有的游客从技术上认为语音讲解较死板而缺乏趣味性,另外也有游客认为,语音导览器同展示牌的讲解信息是一样的,都是基础资料,难以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

在通过对国外游客的实际感知进行调研时发现,大部分游客对自导系统下的解说内容依赖度不高,虽然游客对语音导览器有较高的偏好(仅次于导游解说方式)但是对语音导览器的态度主要为两点:(1)能获取最基本的信息;(2)同解说牌相比能避开人群独自游览。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故事和历史知识,游客更偏好寻求导游讲解或者提前查阅历史背景资料。例如一名澳大利亚游客的评论写道:“The audio guide gav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each place- not a huge amount more than the notice boards so maybe a personal guide would make for a better experience. ”(澳大利亚,游客评论)他认为,语音导览与标识牌的内容差不多,并且认同导游会带来更好的体验。

另一名美国游客评论:“Most palaces are not open for turists and not much history explanation is in English. Educate yourself prior your visit.”(美国,游客评论)他认为景区中历史解说的内容不够,在游览前最好提前了解历史知识。受访者在谈到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时,他说“第一次去故宫的时候,我想了解更多关于故宫有意思的故事,但是游览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满足,第二次去故宫的时候,我和中国朋友一起去,他分享了很多故事,这些都让我惊叹。”

解说词在对汉语的二次编码时侧重描述“事实”,忽略了人物、缘由以及过程,内容平淡无奇,毫无感情色彩,无法让游客产生共鸣,因此无法使外国游客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促进彼此相互理解,故宫中珍贵灿烂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宝贵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目前的英文解说中无法生动地呈现给游客。

在国内,讲解员讲解设备最早是采用的低端的随身扩音讲解器,俗称小蜜蜂,价格低廉音质却嘈杂不清晰;声音传播范围有限,经常出现中大型团队处于末尾的队伍听不清的情况。其次讲解员需要随身佩戴笨重的讲解设备,既影响讲解员接待形象长时间佩戴又不方便。随着科技发展及设备的更新迭代,低端小蜜蜂讲解方式已经逐渐被众多展馆淘汰。

汲取了低端随身扩音器的经验,衍生了新一代的讲解设备无线耳挂讲解系统,它不仅弥补了低端随身扩音器自身缺陷导致的问题,更是在“讲”与“听”的模式上有进一步的创新。讲解员通过讲解发射器进行解说,观众佩戴耳挂式接收机,便可进行一对多的讲解模式。相比传统的随身扩音器,在传输距离上无线耳挂式讲解更是有了新突破,即使是50米内开阔地带都可以传输立体音频数据,观众在参观时不必紧跟讲解员身后,观展更随性轻松。另一方面,对于接待的人数,无论是几人的VIP客户团,还是数十人的旅游团,讲解员都可灵活安排接待。

无线耳挂讲解系统的诞生起初还是惊艳了不少展馆,但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观众对讲解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各种分区讲解、语音讲解器、自动讲解器、多功能导览机等一系列智慧化产品接憧而至。景区的人工解说为什么会被语音讲解器取代不仅是景区的升级,更是时代的优胜劣汰,彰显着科技的进步成果。